查看原文
其他

李更:关于齐家银的诗歌

李更 文学自由谈 2021-10-05


作家、诗人齐家银


我一直以为齐家银是个小说家,及至看到他的组诗《父亲在天上》,才明白他骨子里还是诗人。


我知道,他在心疼钱


那年冬天,风雪断送了父亲

在家停放七天

我们请了十一个和尚

为父亲鸣锣开道

狮子龙灯彩莲船

京汉楚剧花鼓戏

大鼓小鼓跳丧鼓

杀了三条牛,十一头猪

摆了七天七夜的流水席

小镇过年一样热闹

父亲静静地躺在冰冷的棺椁

那么瘦,那么干瘪

好像不愿带走多余的部分

哪怕是自己的血肉

好像还没合眼

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

我知道,他在心疼钱


这首看似平淡叙事的小诗,不知怎么一下子触动了我周围一帮文人的内心。我们曾经高谈阔论文学如何如何,好像就是没有触及文学的本质。近二十年以来,中国诗歌一直在寻找突破口,各种各样的形式,各种各样的流派,尤其是口水诗,瀑布一般铺天盖地,但是能够打动人们内心的诗歌寥寥无几。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忽视了内容。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忙乱地操办丧事中疲倦的一个瞬间,父亲已经固定的表情让他再次了解父亲。

在我认识的不少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“大咖”中,不堪回首的比重还是偏高。很多成功人士不喜欢别人知道他的过去,他们回避过去的话题,甚至回避发小、回避家乡,有的还对公众编出一个个冠冕堂皇的背景。

齐家银正好相反。他一直在南方发展自己的事业,在深圳、厦门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一干就是十几年。像他这样在经济特区奋斗的人,大都早就在当地买了房子,但是他却没有,而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买房,荆州,沙市,无论飞得多高多远,他的根永远在家乡。因为他的家乡还有他的父母——他的节俭了一辈子的父母,尤其是他的父亲。


过年了


父亲买了一条鱼

母亲在灶房里忙碌

半个村子飘着诱人的鱼香

年夜饭

父亲对桌上的鱼视而不见

我问他为什么不吃鱼

他说只喜欢吃青菜萝卜

嫌鱼腥

收拾残羹的时候

父亲捡起鱼刺放进嘴里

细嚼慢咽

生怕少了些什么

好多年了,我常常想起这件事

想起他不小心

被刺扎出的疼痛


那分明是作者之痛。知父莫如子,齐家银眼里的父亲对钱的敏感,其实是中国农村所有父亲的敏感,敏感到痛。

作为一个实现财务自由的男人,他非常清醒,一直把自己的草根身份作为一种值得骄傲的背景。他知道自己来自哪里。有些来自农村的作者,略微有些文学上的成绩,马上宣布自己的学问背景,一定要去农村化、去草根化。齐家银正相反,“洋装虽然穿在身,我心依然是‘草根’心”。甚至他的四卷本长篇小说就是专门为草根所作。

现在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一写就是皇皇巨著,大家都去享用文化快餐了,碎片化阅读严重地摧残了我们的写作,使得我们的写作也变得碎片化。但是齐家银沉迷于宏大叙事中,给大家以宽银幕的视觉效果,来展现他眼里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与城市、农民进城等现实主义场景,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一部草根发展史,为草根作传,也是为自己作传。

我最佩服、也是一直奇怪的,就是像齐家银这样有着自己繁忙业务的人——我们叫他们“企业家”。不说日理万机,整天也是东奔西走,哪里还能坐在一张书桌旁安静地写作?而且一写就是洋洋洒洒的好几本,还不是三部曲,是四部曲。据我所知,这在全国作家里也属凤毛麟角。孤陋寡闻的我,只能看见湖北。在湖北,改革开放四十年,能够写作三部曲、四部曲这样规模的作家,我记得的只有姚雪垠、熊召政、李北桂、鄢国培、李尔重,可是,他们基本上算是职业作家;而齐家银完全是业余。这是我这种屁股坐不住的人难以想象的。

在很多朋友眼里,齐家银口才很好,是个演说家、鼓动家。他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。他也是用口语写作,像民间话本,故事、细节、语言,这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最有特点之处。

不过,我更喜欢他的诗歌。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,从父亲生病到故去,他真实的人生感悟一下大爆发,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他的诗歌——


十块钱


父亲弥留

三天未睁眼

那天早上

杂货店的柜台前有人喊道:

“买烟,一包红金龙”

只见父亲猛地坐直

回应:“十块钱”

说完倒下

眼睛再也没有睁开


这是多么生动的细节!其实很多时候,我们记忆中的某个人,就是他的某个生命瞬间。年轻时我曾经看了大量的长篇小说,许多许多故事已经记不得了,却记住不少生动的细节。故事可以编造,细节不能编造。

没有人想到他的诗歌会这么好,好到让许多专业诗人自愧不如。原因就在于内容。这些年,我也看过不少口语写作的诗人作品,他们要不就是啰啰嗦嗦,语言瀑布泥沙俱下,要不就是在口语包裹下苍白无力地玩概念。其实诗歌不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,需要的是真情实感。

齐家银把在父亲面前不好意思表达的感情,把在父亲生前没能及时面对面交流的思想,都体现在他的这组诗歌里了,直接打动了我们这些读者的内心。它告诉我们,对家人的感情需要及时表达交流。

写父亲,其实就是在写一代人的父辈——他们忍辱负重,任劳任怨,省吃俭用,默默奉献。通过父亲的生存状态,观照了广大农村几乎所有辛勤劳作一辈子的农民。组诗的每个标题,就是父亲的关键词:心痛钱,抠门,不吃鱼,不治了,数钱,遗嘱……构成了一幅关于父亲、关于中国农民的真实画面,让人唏嘘不已,感慨万千。

忽然想到那些所谓的当代艺术,为了博人眼球,搞各种各样的包装,这个流那个派,结果就像白酒市场,品牌多,价格乱,故弄玄虚,其实内容基本一样,只是不同的瓶子而已。真正的好酒从来不改变包装,像飞天茅台,人家靠的是内容,真材实料。

如果你没有时间看完齐家银的长篇小说,我推荐你读读他的诗歌,朴实无华,感人肺腑。他的诗歌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,可谓经过浓缩的长篇小说。


(《文学自由谈》2019年第3期。图片来自网络)

相关阅读

李更:书角页边(2019-2)

李更:面对面怀念(2019-1)

李更:笔会,笔会(2018-6)

李更:我读《根河之恋》(2018-3)

李更:未胖先喘(2018-2)

李更:回避与遮盖(2017-5)

李更:关于发表与出版(2017-4)

李更:关于《守密》(2017-1)



双月刊 · 单月27日出刊


订  阅

全国各地邮局

邮发代号/6-111


邮  购

《文学自由谈》编辑部

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(300040)

022-23395034


投稿邮箱

wxzyt@126.com


海外发行

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

海外代号/BM1132 


每期定价/10.00元  全年定价/60.00



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


视频 小程序 ,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